1.查看配置文件/etc/passwd具體內容[root@chenfan-centos ~]# head /etc/passwdroot:x:0:0:root:/root:/bin/bashbin:x:1:1:bin:/bin:/sbin/nologin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lp:x:4:7:lp:/var/spool/lpd:/sbin/nologinsync:x:5:0:sync:/sbin:/bin/syncshutdown:x:6:0:shutdown:/sbin:/sbin/shutdownhalt:x:7:0:halt:/sbin:/sbin/haltmail:x:8:12:mail:/var/spool/mail:/sbin/nologinuucp:x:10:14:uucp:/var/spool/uucp:/sbin/nologin
‘/etc/passwd’ 由 ‘:’ 分割成7個字段
2.每個字段具體含義講解- 用戶名(如第一行中的root就是用戶名),代表用戶賬號的字符串。
- 存放的就是該賬號的口令,在這裡只用一個 ‘x’ 代替,早期的unix系統口令確實是存放在這裡,但基於安全因素,後來就將其存放到 ‘/etc/shadow’ 中了。
- 代表用戶標識號,也叫做uid。0就是root,通常uid的取值范圍是0~65535(但實際上已經可以支持到4294967294),0是超級用戶(root)的標識號,1~499由系統保留,普通用戶的標識號大於等於500。
- 表示組標識號,也叫做gid。這個字段對應著/etc/group 中的一條記錄,其實/etc/group和/etc/passwd基本上類似
- 注釋說明,該字段沒有實際意義,通常記錄該用戶的一些屬性,例如姓名、電話、地址等等。
- 用戶的家目錄,當用戶登錄時就處在這個目錄下。root的家目錄是/root,普通用戶的家目錄則為/home/username,這個字段是可以自定義的。
- shell,用戶登錄後要啟動一個進程,作用是用來將用戶下達的指令傳給內核。而Redhat/CentOS的shell是bash,默認的路徑為/bin/bash,如果您想建立一個賬號不讓他登錄,那麼就可以把該字段改成/sbin/nologin。
二:子文件/etc/shadow1.查看配置文件/etc/shadow的內容[root@chenfan-centos ~]# head -n3 /etc/shadow root:$6$Wo0kPkgm$OAp0Wl2AsaE4ei4YVbxo3DIU5OBSYxn1y7qxB5Jns70Yk91AvzElsR5GmoGCC8DUXkKzK7vyiV8wXNeaWNm861:15832:0:99999:7:::bin:*:15628:0:99999:7:::daemon:*:15628:0:99999:7:::
和/etc/passwd類似,被“:”分為了9個字符
2.每個字段具體含義講解- 用戶名,跟/etc/passwd對應。
- 加密密碼,加密算法升級為SHA512散列加密算法,如果密碼位為“!!”或“*”代表沒有密碼,不能登錄,其shell為/sbin/nologin。
- 密碼最後一次修改的時間,以1970年1月1日作為標准時間,每過一天時間戳加1
- 兩次密碼修改的間隔時間,要過多少天才可以更改密碼,默認是0,即不限制
- 密碼的有效期,密碼多少天後到期,默認為99999。若設置成20,即20天後到期,必須修改密碼,不然登錄不了系統。
- 密碼到期前的警告期限,若設置為6,即到期前6天將通知用戶。
- 賬號失效寬限期(和第5字段相對比)。若設置為2,到期過後2天後再不修改密碼,用戶鎖定。
- 賬號的生命周期(要用時間戳表示),到了指定的期限,賬號將失效。
- 保留字段,沒有特別意義
3.時間戳的換算方法- 把時間戳換算成日期:
[root@chenfan-centos ~]#date -d "1970-01-01 16893days"
Sar Apr 2 00:00:00 CST 2016 - 把日期換算成時間戳:
[root@chenfan-centos ~]#echo $(($(date--date="2016/04/02"+%s)/86400+1))
16893
原創:http://www.linuxprobe.com/parentchild-configuration-file/轉載地址:http://www.linuxprobe.com/parentchild-configuration-file.html
http://xxxxxx/Linuxjc/1139898.html Tech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