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跳槽事件已經超出了微軟與Google兩家公司對一位技術人才的爭奪本身。這是一場PC時代巨人和互聯網時代巨人對於未來霸主地位的爭奪
記者 周季鋼 實習記者 唐宜青
對李開復來說,2005年7月18日,他跨越了兩個時代。
這一天,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跳槽Google,擔任中國區總裁。李開復於1998年加盟微軟公司,後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首任院長,是首位被擢升為微軟全球副總裁的華人。從種種跡象上看,李開復跳槽Google似可視作“下嫁”,所求並非更好的物質待遇或名位。
在微軟反擊Google的過程中,李開復被視為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在全球科學界,44歲的李開復在語音識別、人工智能、三維圖形及網絡多媒體等領域已經跻身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行列。這樣一個角色的“背叛”,比爾·蓋茨的傷心與震怒可想而知。微軟一紙訴狀將李開復告上法庭,指控其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
這可能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事實上,李開復跳槽並不是比爾一個人的失敗,而是PC時代的失敗。
離開不是偶然
與李開復離職所引起的風波相比,一年前唐駿與微軟得分手則相對平和許多。2004年4月,原微軟中國總裁唐駿向微軟提交了辭呈,微軟CEO鮑爾默多次邀請他留下,最後見他去意已決,決定給唐駿微軟中國終身名譽總裁職位,算是對他在職的肯定。
當記者問唐駿,像李開復這樣公開表露“忠心”的高管為什麼會離開微軟時,唐駿的沉默和回答都耐人尋味:“我比他更忠誠啊!現在的微軟與我們剛進微軟的理想有一定的差別。”唐駿說過,微軟已經“進入中年”,公司變得更大了。
李開復認為微軟、IBM這樣的老牌企業,有著嚴密的階層和組織,制度嚴禁行為規范,卻也難免按部就班因循苟且,而Google更類似大學,沒有太多的束縛,任何想法和做法都可以自由的表達,然後投票決定。
“Google有著一種獨特的激情魔力。”李開復曾公開表示,自己的許多學者朋友、學生都去了Google工作,而他驚訝而羨慕地發覺他們以前的憔悴消失了,充滿了活力,像找到了一個夢幻之家,上班像在享受。
早在2003年12月,比爾·蓋茨就驚奇地發現,Google招聘的人竟然都是微軟的目標, Google甚至開始從微軟內部挖人,這更是令微軟高層坐立不安。
就在李開復跳槽後不久,2005年8月1 日,原微軟中國區副總裁兼通用企業與渠道事業部總監葉偉倫跳槽趨勢科技,擔任趨勢中國區總裁。在這之前,葉偉倫在微軟供職12年,主導過微軟“春耕”、“精耕”等數個渠道計劃。
據稱上百名微軟員工已被Google挖走,微軟每月都有人離開前去Google,甚至為微軟IE立下汗馬功勞的亞當·博斯沃思和微軟服務器操作系統領軍人物馬克·路科維斯基也從微軟跳槽到了Google。
“中年微軟”的困惑
微軟憑借Windows和Office曾稱霸整個PC時代,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的收益增長率平均高達36%,銷售額突破400億美元。但根據Thomson First Call最近公布的調查數據,華爾街對於以下看法達成一致:2006年左右微軟的年度收益增長率將會滑落到6%,這個數字與Gartner預測的整個行業年度增長率的數字恰巧穩合。換句話說,在經歷了將近30年的突飛猛進以後,微軟已經從領頭羊的角色轉變成了成績平平的一家普通公司。賽迪網副總裁祝志軍毫不客氣的用了“平庸”一詞來形容微軟的表現。
“微軟同其他大型公司一樣,在保證核心業務的同時也投資新領域,”哈佛商學院教授戴維德·約菲說,“但到目前為止他們的行為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而新生的力量源源不斷,對微軟形成全面的挑戰。
威脅首先來自於Linux,一個因“開放源代碼”而在世界范圍內得以開發的操作系統。而微軟王國的核心產品——新操作系統Longhorn推出不斷延期。微軟總裁鮑爾默已承認Longhorn的最早面世時間也是2006年,這比微軟最初的預計整整晚了3年,也就是說,Longhorn總的研制時間將耗時5年。這在操作系統的更新歷史上絕無僅有。
隨著3C融合,微軟也意識到作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在手機市場上,微軟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說服包括摩托羅拉在內的幾家手機制造商使用其開發的網絡浏覽、電子郵件及照片傳輸系統Windows Mobile,但諾基亞、三星以及愛立信等手機制造商卻執意與微軟的競爭對手Symbian合作,甚至參股Symbian。Symbian的市場占有率曾一度突破70%,成為微軟無法繞過去的障礙。
其次,作為微軟一大利器的Office由於不能和Windows捆綁,銷量停滯不前,還面臨著譬如永中Office、金山WPS為代表的全世界范圍內的“反圍剿”。
微軟推出即時通訊軟件MSN messenger,而Google也於2005年8月底推出Google Talk,這被認為MSN messenger的終結者;微軟推出msn.com門戶, Google則把把News、Gmail、天氣預報以及搜索整合在一起,並且和Google Account結合起來了,Google門戶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憑借Google搜索引擎的強大,msn.com將會黯然失色。
有消息傳出,Google已徑直殺入微軟的核心領域——視窗操作系統。如果成功的話,Google可以對操作系統重新洗牌,使用戶不再過分依賴微軟支持的信息存儲模式,而可能會更偏向於基於網絡的電子郵件和搜索功能,通過這種功能用戶可以接觸到安裝任何操作系統的任何設備;Google推出了Picasa軟件這款相當不錯的PC機圖片軟件;可以通過Google的博客創立、打印和編輯文檔,而無需使用來自微軟的Office軟件。
隨著人機互動概念的加強,比爾·蓋茨也大膽提出“人機交流”設想:在未來,電腦用戶將可以直接和人類進行語音交流,而個人電腦也將走入一個完全擯棄鼠標鍵盤的直接溝通時代。在比爾·蓋茨的“人機交流”構想中,語音識別系統被擺在了絕對主導的地位。這是比爾·蓋茨反擊Google的一大利器。
就目前而言,Google所能做到的僅僅停留在文字搜索層面。在比爾·蓋茨的夢中,真正的人機互動,應該是人類能通過自然語言和PC交流,也就是說,通過“比爾·蓋茨的生日是哪天”這樣的提問,PC機就能直接告訴用戶:1955年10月28日。
在美國倍受好評的“策略新聞服務”出版者麥克·安德森認為:“李開復先生取得了智慧的王冠,在微軟反擊Google的過程中,這將被視為決定性因素。”隨著李開復加盟Google,比爾·蓋茨的人機交流構想即刻變成了莫大的諷刺。
兩個時代的交手
著名IT評論家,博客網董事長方興東認為,在這一輪Google和微軟的“人事爭斗”中,勝負已見分曉。
“李開復事件已經超出了兩家公司對一位技術人才的爭奪本身。”美國著名跨國IT咨詢公司Jupiter Research的分析師喬·威爾考克斯分析,這場爭奪已經成為PC時代的巨人和互聯網時代的巨人對於未來霸主地位之爭的一幕。
在PC時代,似乎用“Windows、Office 、PC”便能完全概括。在這三個詞語中,微軟囊括了兩個:Windows、Office,這使得微軟可以在整個PC時代呼風喚雨。而與其同一批誕生的巨頭還包括:IBM、英特爾、惠普。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並廣泛應用,最吸引華爾街注意的只有兩個詞:“內容、服務”,從而誕生了Google、Yahoo等數字新貴,微軟並沒有淘到什麼寶貝。微軟公司CEO鮑爾默也承認:“微軟公司最大的失誤之一是沒有從一開始就投資開發自己的互聯網搜索技術,而依賴外部廠商提供相關技術。”
就目前為止,除英特爾日子尚算輕松外,惠普、IBM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困難。
惠普2005年2月16日公布的第一財季報告顯示,收入215億美元,同比上升了10%。淨收入也上升了1%,達到了9.43億美元。但是,這都是在低稅率和研發投入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如果惠普的稅率和研發投入仍維持不變,則其淨收入和2004年同期相比將會下降8%。如此糟糕的業績直接導致了惠普公司CEO卡莉·費奧莉娜下台。新CEO赫德公開承認,公司目前尚處於困境中。
對於IBM而言,2004年12月8日將為永遠載入史冊。作為PC時代的四大巨頭之一,IBM是第一家揮刀斬亂麻的,宣布將PC部門出售給中國最大的PC廠商聯想。事實上,IBM的PC部門經年虧損:2001年虧損3.97億美元,2002年為1.71億美元,2003年為2.58億美元,而2004年上半年已虧損1.3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擴大了43%。
隨後,IBM以12.5億美元的價格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聯想集團,成就了中國IT產業歷史上最大的海外並購案。對於這一並購,IBM甩掉了已虧損三年的PC包袱,IT服務成為IBM增長最快的業務。IBM更明確提出:“IBM就是服務”,全身投入IT服務產業。其股價在2004年12月8日當日上漲1.32美元。全世界的普遍看法是,IBM的決策是明智的,而聯想看起來卻有點傻。
可以這樣預言,以微軟為代表的PC時代正在加速沒落,而Google正在顯示一個新時代引領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