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以前,當我寫下專欄的第二篇文章《金山的兄弟,看好路!》的時候,在文章的結尾處,寫道:
“對 Linux 產品進行戰略性的部署,似乎也是時候了。那是把直指微軟咽喉的劍。”
很可惜,在九九年底由於北京交通擠塞,我失去了一次由金山市場部安排的與雷軍見面的機會,沒有能夠更深入地在這方面提出建議。不過,我聽一個互聯網評論家說雷軍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而丟下軟件去追網,心裡頗感安慰。後來,又從求伯君的某篇文章當中,讀到關於金山也在為 Linux 作准備的消息。然而,一直到今天我也沒有聽到金山有任何 Linux 產品的動靜。反而,倒是讀到了關於聯想代銷韓國(外國!!!)開發研制的中文 Linux 辦公軟件的消息。
據報道,金山的 WPS Office 、金山毒霸、金山詞霸、金山快譯2002、金山三游戲產品、金山筆聖書畫王手寫輸入系铳,銷售頗好。然而,在微軟的全面捆綁攻勢之下,金山的這種“頗好”的日子又能維持多久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缺乏長遠的策略,企業就無法取得重大的進展。
不知道金山的研發人員有沒有嘗試過 Borland 公司的 Kylix 和 Delphi 這兩個跨平台開發工具產品,有了它們,就可以把一個產品設計同時產生出 Windows 和 Linux 兩種平台的產品。(Kylix 有免費下載的版本,可以用來學習以及開發內部使用的軟件。)(目前,他們使用的是與 “C”語言非常接近的“Pascal”語言,預計在年底就會有支持“C”語言的版本。)使用這種工具,將會大大加速 跨平台產品的開發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最近在《 Linux 在桌面計算領域推廣的契機》一文中指出:“對 Linux 的一種觀點是,它只能在服務器和嵌入設領域發展,似乎桌面計算機領域只能被 Windows 所占領。我們認為,即使在這種觀點符合發達國家的情況,它也不符合中國的情況。中國的市場有其特殊性,在 IT 領域裡我們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在一個像中國這樣巨大的、正在發展中的內需市場裡,完全可以形成一種和其他發達國家市場不同的格局,Linux 在中國的桌面計算領域的推廣也完全可以超越發達國家所得達到的程度。”
倪光南院士還在“市場定位”、“關鍵應用”、和“硬件平台”等 Linux 在桌面計算機領域推廣的條件進行了討論。關於“市場定位”,我基本同意倪光南院士的意見,但覺得目光應當放的更長遠一些。第一步,目標主要放在集團用戶:政府機關、企業、校等等,但也不要排除在這個基礎上擴展到個人用戶的可能性。關於“關鍵應用”,我認為除了浏覽器和辦公套裝軟件這兩個關鍵應用之外,一個優秀的電子郵件工具與它們的良好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關於“硬件平台”,我認為應當同樣重視 PC 與非 Wintel 的 NC (Network Computer)。這關系到要保護客戶現有的對 PC 設備的投資,同時也會得到廣大 PC 廠商的支持與配合,這種支持是非常關鍵的。
倪光南院士的這種觀點,以前也在各種場合中被提出過。相信中國各 Linux 公司、各應用軟件公司、各 PC 廠商、以及政府部門的領導決策班子都聽過。
然而,世界上傳來的是另外的一種消息,一些致力於 Linux 桌面應用的廠商陷入了困境。於是,中國國內看來也有許多人接受了這種“桌面應用領域 Linux 無能為力”的想法。筆者在一年以前采訪了國內兩位 Linux 業界權威,深深感受到中國業界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當然,不能夠全部責怪業界,政府不能建立一種良好的政策和商業環境,起著關鍵的影響。)
倪光南院士代表的的這種觀點,是一種中國信息戰略的構想,其影響面遠遠大於僅從市場眼光進行衡量的局限。然而這卻不是一兩個人所能決定的。靠誰呢?從政府、到行業、到企業、到開發團隊、直至到個人,都要相信這種戰略的成功可能性,並願意為此而努力,整個構想才能變為現實。這當中,有許許多多的決策要被制定執行、有大量的困難要被克服。中國的IT行業將經受一次嚴峻的考驗。
但一種“集體短視”狀態使得中國至今未能作出決策與行動。
首先是政府方面,打擊盜版效果甚微。這至使盜版成為微軟產品壟斷中國的幫凶。盜版的存在,使得國產軟件的價格優勢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也使得國內的應用軟件公司失去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收入。應當感謝金山的兄弟們能夠堅持到今天,感謝聯想公司在他們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但中國軟件業,特別是應用軟件與系統軟件,祈求的並不是這種艱難的存活。
次是就是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有人提出過與去年的十八號文件相類似的建議,有關部門也制定過一些政策條文。然而,直到去年才有國務院發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出現。
面對在國內生存與發展之艱辛,於是乎就有了“印度朝聖”。在過去幾年內,國內業界在談到軟件業發展策略的時候,沒有人會不談印度。從信息產業部、軟件行業協會、軟件園、到軟件公司,步唐三藏後塵,前往印度取經的人不少。回來後,得出南轅北轍那樣極其不同的建議。有人認為,中國國內市場不成熟,應當走印度的路;也有人提出,印度軟件業是一個非常畸形的東西,原因是他們經濟上的貧困落後所造成的印度國內市場弱小,而中國則有可能通過政策的改變和軟件業自身的提高,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這個市場反過來會成為一個強大軟件工業的肥沃土壤,自然地,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中國軟件業應該、並且有能力引進來和走出去,學習技術和參加競爭。
筆者同意後面的一種意見。早個星期,看到報道說,業界知名人士高文說出如下斷語:“軟件出口五年內沒戲!”依我看,沒有志氣、缺乏獨立思考,連擺在那裡的國內市場也無法培育與開發,這樣的軟件業,一輩子都沒戲!
筆者認為,也正是出於對國內市場的培育與開發的信心不足,東軟老總劉積仁與 CA 的“軟件鲨魚”王嘉廉簽訂合約,正式充當 CA 在中國的銷售渠道,換取四千萬美元的投資以及王嘉廉模糊不清的協助東軟軟件出口的承諾。(見《中國軟件WTO首戰:旗艦駛進對手渠道》)劉積仁先生的一句名言是:“與歌唱家同台唱歌。”,我以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急功近利的意圖。CA 的那些類產品,就算是號稱中國軟件基地多個“第一”的“旗艦”東軟自己力量不足,也可以聯合國內的其他企業共同開發。這才是正道。
四面楚歌,微軟乘災稱霸
“一個美國小女孩對蓋茨的發問
在加州硅谷的一次會議上,蓋茨發表了一篇關於IT產業未來方向的演說。隨後是發問時間。一個美國軟件工程師對蓋茨說:‘我正在找工作,我工作過的兩間公司都被貴公司擠跨了,因為貴公司發覺到我們的產品很有前途。
我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兒,她的夢想是有一個小沙池和一付小千秋。我不敢奢望一間您那種豪宅,我只想買一間帶一個小後院的房子。小女兒問我,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買房子,我告訴她,要等到我有穩定的收入,銀行才肯借款給我們。我來開會前,小女兒囑咐我問清楚蓋茨叔叔,什麼產品是您肯定不會去做的,以便我好選工作。同時,很對不起,我並不想替您工作。’
筆者並沒有親自聽到這番問話,但大家都相信這是真的。”
——《雁的故事(外三篇)》
上面是我兩年多以前開始寫專欄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個故事。
9月6日,美國司法部已宣布不再肢解微軟,而且還撤銷了有關微軟將互聯網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屬於非法行動的指控。
上個禮拜,美國司法部更加進一步與微軟達成了和解協議。該協議是在美國股市遭受了第二次九一一事件之後最大一天跌幅之後的第二天達成的。這一切都不是巧合,面對焦頭爛額的美國經濟,美國政府下了決心不顧一切進行挽救股市和經濟。
因此,災難給壟斷的魔鬼帶來了機會。雖然是四面楚歌,微軟卻看到了對手投鼠忌器的致命弱點。在歐洲,鑒於目前英國為首的“拍皮”態度,微軟大概也存在避過嚴厲懲罰想望。
微軟剛剛發布了 Windows XP 。它在稱霸的路上走得更遠了。大概它希望象過去的大英帝國一樣,實現“微軟帝國日不落”。
在業界大家都知道,當年 Windows 95 的巨大成功,完全是因為微軟把蘋果電腦“麥金塔”的用戶界面抄襲了過來。同時,微軟另一個旗艦產品 Office 中的文字處理、計算表、和畫圖工具這三個主要部件,也是對當時流行的軟件的模仿。更不用說它的 IE 浏覽器的整個產品概念就是從“網景”的 Netscape 而來。
也就是在這條路上,蓋茨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成功。因此,只要蓋茨看上了誰的產品市場,誰就得滅亡。
微軟和蓋茨在美國和世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最近大大地加強了在中國的活動。為的是什麼?市場、一個潛在的龐大的市場,以及中國的智力資源。
一年前微軟與寧波政府簽訂了協議,微軟最近又與上海簽訂了協議。這些地方政府都承諾推廣微軟的產品。上海在各方面與北京進行競爭,不知道此舉是否有意要為他們的大大落後於北京的軟件業注入強心劑,然後緊隨簽約微軟?
此外,蓋茨還宣布了要為中國培養軟件工程師。但是,說穿了,這就是微軟覺得它對中國市場展開總進攻的時刻已經來臨,它要訓練和培養的是微軟產品技術的推銷員,以便把中國軟件業更加牢牢地套在微軟的框架裡面。
微軟憑著它的金錢優勢,已經搜羅了不少中國的“天才”與“精英”,也通過各種途徑,變相地獲得了中國類似“863”那樣的研究計劃的許多成果。
但正如上面那個故事中的那位工程師一樣,也有許多人並不願意替蓋茨工作。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相信中國的信息業界會湧現出許多這樣的人。
(版權為作者雁鳴所有,鏈接、轉載或復制請與作者聯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原文參見:Chinabyte-硅谷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