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番大整並後,軟體業的震蕩尚未平息,卻又要奮力迎接下一個新挑戰:找尋適當的銷售模式。
傳統的軟體銷售法,不論是收預付款或長期授權費,如今愈來愈顯得不合時宜,因為消費者與大企業的需求已逐漸改變。
從微軟高層的備忘錄,可察覺軟體業最新的變動。微軟主管在備忘錄裡指出,廣告贊助的網路軟體服務,已對微軟傳統的業務構成威脅。其他的內部備忘錄也顯示,微軟擔心,消費者愈來愈不願意花錢買軟體。
最近幾年來,一波波的變動沖擊商用軟體市場。許多公司,像是PeopleSoft和Siebel,已被同業並購。有些公司甚至已停業。而且,所有的大型軟體商都承認,新的軟體合約愈來愈難賣。甲骨文(Oracle)、SAP等公司如今都靠銷售長期維護合約維生。
專業投資人兼軟體業顧問M.R. Rangaswami說:“軟體業的各個領域都經歷劇烈的轉變。新的趨勢不會完全轉向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軟體服務化(software-as-a-service)或自制(build-your-own)。但這些變動會對市場造成重大的沖擊嗎?絕對會。”
開原碼軟體日益普及,其中又以資料庫這類伺服器軟體特別受歡迎,已促使微軟、甲骨文等大型軟體公司調整策略,如今也供應免費版或低價版的產品。
同樣地,像Salesforce.com這類架構在網路上的應用程式,允許企業用戶每月定期付費,不必再支付巨資購置軟體,也迫使微軟、SAP等軟體公司推出類似的產品。
分析師與公司主管指出,用戶現在有這些選擇可挑,已大大地改變軟體購買的方式。供應商以前的作法是把程式灌入光碟,然後向顧客收費,但現在盛行的作法是透過全球資訊網(Web) 提供軟體,或改用新的授權辦法。
Gartner分析師Joanne Correia說:“找尋新的營收泉源實在太重要了,所以軟體公司正在研究各種不同的合約模式。隨著市場成熟化,業者爭先恐後想穩住客戶,最有效的作法就是用合約留住他們。”
分析師說,客戶(特別是大企業)要求供應商提供繳付年費制的軟體合約,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逐年繳納一筆款項,不必一口氣就預繳巨額的費用。
由於IT預算緊縮,且數年內提高的機率不大,企業用戶於是傾向簽較短期的合約--甚至根本不簽合約--以免被周而復始的授權費和維護費綁住。
TRW Automotive公司全球資訊長Joe Drouin說, 他正考慮Salesforce.com提供的網路軟體服務,經濟考量是一大因素。Drouin說,TRW是SAP軟體的用戶,但以後買新應用程式時,會考慮如何削減成本。
Drouin說:“花了數百萬美元買軟體和硬體,結果等於把一頭巨獸請回家中供奉......但這種觀念(指軟體服務化)是讓你一開始就不必被套牢。你可以邊付錢邊使用。這是非常吸引人的模式。”
微軟面臨巨大挑戰
像Drouin這樣的客戶日增,逼得軟體公司不得不跟上軟體業快速變遷的腳步。最明顯的轉變之一,可在世界最大軟體公司微軟身上窺見一斑。
微軟董事長Bill Gates形容,軟體業朝網路服務靠攏是一股“巨變”,其重要性可與十年前微軟擁抱全球資訊網(Web)的轉變相提並論。
最近微軟推出Live.com網路服務,加上9月間宣布的大規模改組,都彰顯出微軟加緊腳步開拓軟體服務的營收,不再只是固守軟體授權合約的模式。
此外,微軟也考慮推出靠廣告收益支持的免費版產品,例如Works和Money。根據微軟內部的一項策略報告,消費者對花錢買桌上型電腦應用程式的意願低落,迫使微軟只得另辟蹊徑。
這份CNET News.com記者親眼所見的內部報告寫說:“套裝軟體的消費者市場前景黯淡。市場規模逐漸萎縮,而消費者到零售店買軟體的意願已蕩到歷年來的谷底。”
同時,Google持續推出架構在網路上的軟體程式,這些應用程式五花八門,全靠廣告收入支持。盡管目前Google免費供應的應用程式仍局限在電子郵件、照片分享這類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服務,但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執行長George Colony預期,未來的功能會更豐富。
Colony最近撰文指出:“Google正掀起一波訂價模式革命。Google提供的程式是免費的,靠廣告和syndication支持。這是前瞻性的舉動。我可以預見,未來就連財報、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等企業軟體,都會采取廣告贊助模式。”
開原碼軟體的能見度日增,也加速改變商用軟體的訂價模式。
舉凡IBM、甲骨文和BEA Systems等基礎設施軟體供應商,都已調整原先純粹是封閉原始碼的業務,逐漸擁抱開放原始碼的基礎設施軟體產品。IBM甚至買下Gluecode公司;這家公司提供一種Java應用程式伺服器,可作為IBM WebSphere的開原碼替代品。IBM也采納Gluecode每月收取維護費的經營模式。
開原碼支持者宣稱,開原碼的資料庫、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工具等軟體,都比市面上的產品便宜。而且,分析師和業界主管表示,免費贈送軟體可讓開原碼公司省下銷售與行銷費用,至少在初期是如此。根據Goldman Sachs公司估計,商業軟體制造商推出新授權合約時,平均把銷售額的82%用在銷售與行銷--即尋覓新顧客。2000年,銷售與行銷費用占銷售額的66%。
以開原碼銷售應用程式SugarCRM為例,推廣這款開原碼軟體並未聘請通常薪資頗高的直銷人員,主要是靠使用者口耳相傳。SugarCRM執行長John Roberts說,銷售與行銷預算偏低,讓該公司得以把資源用在軟體本身的設計改良上。
在眾多開原碼軟體公司擔任董事的VA Software創辦人Larry Augustin說,商用軟體的銷售與行銷費用升高,已迫使業者把價格轉嫁到顧客身身上。
“傳統的企業軟體經營模式已不堪用,”Augustin在最近的專欄文章裡寫道:“奮力追尋新的顧客和營收成長來源,已導致銷售與行銷成本扶搖直上。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顧客要把產品賣給他們,卻向他們索取更高的費用。”
然而,在整個軟體業遭逢巨變之際,還是有部分的軟體業者仍能維持現狀。
Piper Jaffrey分析師Gene Munster舉例說,暢銷軟體Photoshop與Illustrator的制造商Adobe Systems公司就一直維持現行的銷售模式,近年來甚至還有辦法調漲售價。
但他預期,即便是Adobe,也可能探尋不同的銷售模式。
“我認為,久而久之,這些公司會移向不同的訂價模式,”Munster說:“我可以預見, Adobe和微軟一樣,也會探尋新的方法,以降低預付款金額,並采用會員定期付費制,並提供靠廣告支撐的產品。”
Gartner的Correia說,最可能由廣告贊助的產品,是大量販售型的軟體,例如消費者用的產品。她說,允許用戶定期繳款的會員制模式(subscription model),最適用於電子郵件、客戶關系管理(CRM)這類應用程式,但比較不適用於客制化的應用程式。
Rangaswami說,另類的訂價模式以及其他大規模的業界變化趨勢,特別是把軟體開發基地移往低成本的海外,以及時髦的服務導向式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終究會對愈來愈挑剔的客戶有益。
他說:“五年前,軟體公司可輕易賣出一份百萬美元的軟體合約,然後匆匆忙忙趕去簽下一份合約。但如今,趨勢已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